这几天,高考录取,真的把人看懵了。
657分,上了上海海关学院——录取位次反超上海交大。
687分,浙江考生拿到了空军飞行员通知书——目标明确,放弃清北也无憾。
604分,女孩选择武昌职业学院定向军士班——拒绝一众本科,只为一份军装。
而评论区,出奇地一致:
“工作稳定”
“就业确定性高”
“真羡慕,有方向”……
十几年来被中产家庭奉为圭臬的“高分冲985”,在2025年变成了“高分换稳定”“高分拼出路”。
历史的轮回,好像回到过去那个中专火爆的时代。

01
— Dr小鱼 —
就业寒冬下的理性和现实
在当下,公安类、军校类、师范类、公费医学——一切能和编制、体制挂钩的招生计划,正迅速成为“卷王”新宠。
以上海海关学院为例:
2025年在江苏的录取分数线超过上交医学部,远超南大、港中大(深圳)。
这不是因为它的科研或综合排名有多高,而是因为它开门见山——“毕业即进体制”。
江苏警官学院:2024届毕业生入警率99.44%;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办,就业率96.47%,信息安全直通党政系统;
定向军士、士官计划、、公卫定向生……
统统变成家长眼中“用高分买确定性”的硬通货。
在“铁饭碗是奢侈品”的时代,高分低就成了优势。
02
— Dr小鱼 —
高职火得好离奇
比名牌大学高分低就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今年的高职也火了。
2025年,全国51所职业本科中,录取分数普遍超本科线30分以上。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录到600分,超过本科线158分,排名全省第14!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603分,直追浙江“二段线”以上重点高校。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外号“职教985”,招生办的电话被打爆。
现在的家长和学生,清醒得可怕,专业实用、就业路径清晰,是选专业核心。
在广东、浙江、江苏等制造业强省,“职校”越来越吃香了。
03
— Dr小鱼 —
名校光环
吸引不了这届学霸了
今年,老牌985院校吉林大学物理专业在江西录取分跌至576分,接近普通211。
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在多个省份提前批冷门专业连续“遇冷”。
高分“反向择校”的新闻频频冲上热搜:
江西某中学老师怒斥学生不填清华北大,“辱没门楣”。
评论区却一片“支持学生自由选专业”。
而“双非”高校的,却成了新宠。
2024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超半数毕业生把“稳定”列为择业首要因素。
04
— Dr小鱼 —
一点小小的担忧
这届学霸和家长们非常冷静、理智,把名校的光环和滤镜彻底砸碎了。
这是好事,也是坏事。
因为这届家长和学生主要是以目前的“就业”为导向来做选择。
将稳定放在第一位。
专业的选择不再是兴趣优先,而锚定:生存本能。
然而,要注意的是:
稳定的代价是流动的损失;
确定性的背后是想象力的封印。
从军意味着服从和纪律,
师范意味着长期循环的工作内容,
考公意味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而这些职业天花板都比较低,也就意味着“永远不可能致富”。
职业的稳定只是表象,真正决定人生幸福感的是热爱、能力和成长。
用当下的认知把人生钉在一条轨道上,真的就会安全和稳定吗?
这个问题值得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