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平县民族原创歌曲《马缨花开向北京》再度绽放光彩登上央视少儿频道《童声里的中国》栏目,以纯真童声与浓郁民族风情,不仅收获全国观众的广泛关注与喜爱,更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生动载体。
这首歌曲的创作灵感,源自哀牢山彝族聚居区的真实变迁。曾经,波村村大寨、领岗田两个村民小组长期受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威胁,生活充满不便与隐患。在党的帮扶政策温暖照耀下,通过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村民们分别迁至水塘镇水塘社区哪得龙小组与水塘小组。如今的安置点,新楼林立如雨后春笋,宽敞明亮的水泥路纵横交错,宛如一条条幸福的纽带,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脸上洋溢着对新生活的满足与喜悦。
歌词中 “好看不过彝山的马缨花 温暖不过党的恩情” 一句,字字情真意切,既深情表达了彝族群众对党的感恩之情,也传递出各族儿女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旋律上,歌曲巧妙融合彝族民间音乐元素,节奏明快活泼,曲调朗朗上口,让孩子们在传唱中自然浸润民族文化养分,厚植爱党爱国情怀。这种以艺术为桥的教育方式,让未成年人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价值观,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鲜活教材。

事实上,《马缨花开向北京》早已是舞台上的 “明星曲目”,多次在省市舞台绽放光芒。在省内举办的民族文化艺术展演中,它凭借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真挚饱满的情感,让各族观众在音乐共鸣中增进文化认同;在市级的少儿文艺汇演中,身着绚丽彝族服饰的孩子们,用清澈纯净的童声唱出家乡的变迁与发展,既展现了未成年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更让民族文化在代际传承中焕发新生,成为舞台上一道亮丽夺目、充满生命力的风景线。

“这首歌是我们对家乡变化的献礼,也是对党的感恩之歌。” 创作者马红海深情介绍道。他在闲暇时间,常常深入村子采风,用心收集民风民俗、历史故事,希望通过音乐这一跨民族的语言,记录下彝乡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让更多人感受到党的深切关怀和各民族文化交融共生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新平县大力推动本土文化的创新表达,积极鼓励基层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挖掘多民族共生故事、创作兼具教育意义与艺术价值的精品佳作。此次《马缨花开向北京》登上央视舞台,正是新平县以文化为媒,涵养少年品格、凝聚民族合力的生动展现与有力印证。
未来,新平县将继续搭建更多优质的文化展示平台,为本土文艺作品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全力助力,让更多像《马缨花开向北京》这样兼具民族特色、时代内涵与教育意义的作品脱颖而出。通过这些作品,生动讲好新平各族儿女同心向党、携手奋进的故事,讲好新平故事,传递新平声音,不断提升新平的文化影响力。
来源:新平县委文明办
编辑:适甜甜
复审:尤畅
终审:刀雪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