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许其功一行深入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民族中学、黄河湿地公园、查朗寺等地,就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开展现场调研。
在达日县民族中学,调研组考察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帮扶捐赠的饮水设备运行情况,了解学生饮水安全改善成效,现场查看设备维护记录及水质检测报告,听取学校负责人汇报。调研组强调,学生饮水安全是校园安全的底线工程,更是关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民生大事,必须以最严格的标准、最细致的举措筑牢这道防线。要建立饮水设备“日巡查、周维护、月检测”的常态化管理机制,确保每一台设备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每一份水质检测报告都真实可靠、可追溯,让学生喝上“放心水、健康水”,让家长安心、社会放心。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mip.soyinfo.com/file/upload/202509/04/101307312.jpg" />
在黄河湿地公园,调研组考察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了解黄河支流水质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水质情况。调研组指出,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治理”的原则,把湿地生态保护修复与黄河支流水环境治理统筹起来,既要通过植被恢复、水文调节等工程手段提升湿地的生态缓冲能力,又要聚焦支流水质达标短板,加强污染源精准管控,推动流域水质持续改善。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mip.soyinfo.com/file/upload/202509/04/101308402.jpg" />
在查朗寺,调研组参观生态文化宣传展板,考察寺庙生态保护与民族文化传承融合情况,了解“绿色寺院”建设及环保理念推广情况。调研组强调,要始终珍视寺院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独特地位,深刻认识到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相辅相成的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民族文化存续发展的根基,而民族文化中蕴含的“敬畏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更是推动生态保护的精神动力。需进一步挖掘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将其与现代环保理念相结合,通过宣传展板、宗教仪式、民俗活动等多元载体,让生态保护理念更贴近信众、融入群众生活,让“绿色寺院”成为传播环保思想的重要阵地。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mip.soyinfo.com/file/upload/202509/04/101308162.jpg" />
在狮龙宫殿,调研组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情况,调研周边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探讨文化与生态协同发展模式。调研组强调,正值“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论坛召开之际,狮龙宫殿作为格萨尔文化重要载体与区域生态旅游关键节点,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生态旅游开发及文化生态协同发展,更具特殊意义与示范价值。生态旅游开发与周边环境治理,要服务于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双重目标。
达日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石凯参加调研,达日县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同志陪同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