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沃野田畴绘新景,街巷深处听民声。在广袤的东营区大地上,一幅幅“富民好家园”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没有千篇一律的模板,唯有因地制宜的良方。近年来,东营区倾力推动“一镇一园”“一镇一业”发展方略,统筹规划产业布局、环境提升、治理创新,打造各具魅力、充满活力的区域增长极。在这里,您将看到东营区如何以产业振兴的金钥匙,解锁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密码,共同书写“片区带出富民好家园”的崭新篇章。敬请关注!
“孩子们在外头放心,这儿饭菜热乎,人更热乎!”牛庄镇王营村的幸福食堂里蒸笼的热气裹着面香弥漫开来,63岁的王石村和大爷舀起一勺软糯的小米粥。村旁,崭新平坦的“四好农村路”直通镇域。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mip.soyinfo.com/file/upload/202509/04/101425862.jpg" />
这片土地,正以“吕乡田园”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为引擎,在15平方公里的热土上书写着3356户、9428位村民的共富新篇。
科技兴农 盐碱地生金,农旅整合引客来
东营区数字智慧果蔬产业园里,21座智能温室大棚整齐矗立其间,棚内葡萄苗木定植,翠绿藤蔓沿立体栽培架蜿蜒生长,“我们积极探索盐碱地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开展贵妃、巨峰等品种的葡萄种植,打造耐盐碱葡萄试验示范基地。”
不远处的双福花卉大棚里,一朵朵振翅欲飞的蝴蝶兰,是这片土地焕发新生的生动注脚。片区锚定中心城区“菜篮子、花园子、粮袋子”目标,建成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数字智慧果蔬产业园、吕韵草莓研学采摘项目,为游客提供采摘、研学体验。
招引日产30吨的泽膳十万级无尘净化净菜工厂,实现了果蔬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无缝衔接。逸园田园综合体、黄河三角洲兰花谷等4个旅游富民项目年吸引游客达10万人次,拉动近郊游消费近800万元。科技赋能,让昔日的盐碱滩涂变成了流金淌银的沃土。
品牌强农 “好品牛庄”出圈,电商赋能销路广
前邵村书记张岩峰正准备村里的大棚,方便天一凉快就种植西红柿:“咱这‘前邵西红柿’可是抢手货,去年光靠它村集体就增收十几万块!”
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不仅种得好,更是卖得俏、叫得响。片区着力培育中高端农品品牌,搭建“吕韵牛庄”乡村共富超市,精心打造“好品牛庄”农品品牌体系。积极申请肴驴肉、黑猪肉等4个地理标志商标,将前邵西红柿、牛庄驴肉等20余个特色产品纳入严格的标准体系。同时,积极拥抱新业态,培养双福、前邵等农村电商骨干人才10余名,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渠道,年销售额突破1200万元。辛勤耕耘换来硕果累累:片区已建成2个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和3个市级标准化生产基地,新增绿色食品认证2个,“三品一标”总数达到72个,占全区总量的43%。品牌的力量,正让这片土地的“好品”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基础升级 家园展新颜,服务暖心日子美
崭新的“四好农村路”如银色丝带在乡野间延伸,满载蔬果的电动车轻快驶过。硬件的提升滋养着生活的温度。聚华社区金少亭大爷惬意地坐在新建的“吕韵公园”石凳上:“巴掌大的地方,愣是成了小花园!饭后遛弯唱戏,真舒坦!”2处口袋公园、11公里精品路、6处共富工坊,以及一年百余场的吕剧演出,让乡情在方寸间流淌。
“镇卫生院离家近,有区人民医院专家坐诊,看得好,自己就能去,方便多了。”家住牛庄镇的解伟伟笑着说。她用朴实的话语,描绘出乡村医疗应有的模样。焕然一新的卫生室、门诊慢性病医保村级延伸……片区着力打造村级文化礼堂、吕韵老街、牛庄大集、幸福食堂,一系列“家门口”的贴心服务,让村民过得舒心、顺心。
从过去连草都长不好的盐碱地,到现在一年四季有新鲜菜、有花看、有果摘,还能吸引城里人来玩;从坑洼的土路,到11公里平坦的“四好农村路”通到家门口;从看病难,到卫生室就在村里、慢性病报销家门口就能办——“吕韵田园”片区的日子,是一锹一镐干出来的,是科技实实在在落了地,更是大伙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奋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