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法新社的最新消息:特朗普推出“对等关税”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就在眼前。
从当地时间7月31日起,美国上诉法院将对特朗普的关税方案进行审理,以确定它是否符合美国现行法律。裁决结果预计在几周内出来,一旦被裁定不合法,那么特朗普此前做的一切就全部白瞎了。同时,整个关税战中的损失,特朗普肯定要扛!
特朗普的关税战困局:法院悬剑与全球反制的双重夹击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从一开始就像走钢丝——既要在国际上施压,又得提防国内法律的紧箍咒。根据法新社消息,美国上诉法院从7月31日起正式审理其关税方案合法性,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斩断他的贸易战根基。其实早在5月,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就裁定特朗普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加征关税属于越权行为,直接叫停了部分措施。但特朗普通过上诉暂缓了执行,如今这场终极审判将决定他过去半年多的关税布局是否全部作废。
更要命的是,全球几乎没人买他的账。从2025年2月首次推出“芬太尼税”开始,美国已对中国、欧盟、加拿大等主要贸易伙伴轮番加税,最高税率甚至达到145%。但除了墨西哥等少数国家被迫妥协,绝大多数经济体都选择硬刚:中国从2月到4月四次升级反制措施,对美农产品、能源产品加征10%-84%关税;欧盟在4月15日启动首轮报复性关税,覆盖美国钢铝产品。这种“以牙还牙”的连锁反应,让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变成了烫手山芋——据美国商会估算,仅2025年上半年,美国企业因关税战损失的出口额就超过300亿美元。
以1对4的豪赌:四面出击背后的战略焦虑
在法院判决前夕,特朗普突然祭出“以1对4”的激进策略,本质上是破釜沉舟的政治赌博。7月30日,他一口气签署三份行政令:对巴西输美商品征收50%关税(能源产品除外),对印度加征25%关税,并威胁普京10天内若不推动俄乌停火,将对俄全面加税。最狠的一招留给中国——要求立即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否则从8月10日起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征收100%关税。
这步棋看似强势,实则漏洞百出。对巴西和印度的关税直接冲击美国自身利益:巴西是美国大豆、飞机的重要出口市场,50%关税可能导致美国农业州损失数十亿美元订单;印度则是美国半导体设备和农产品的潜在买家,25%关税等于把这块肥肉推向中国怀抱。
对俄罗斯的威胁更像虚张声势——美俄年贸易额仅35亿美元,加税根本伤不到普京,反而可能促使中俄能源合作进一步深化。至于对中国的“断油令”,完全是脱离现实的幻想:中国上半年从俄罗斯进口原油同比增长18%,占进口总量的24%,这种能源安全战略不可能因美国威胁而动摇。
中国不是苏联:经济韧性与战略定力的降维打击
美高层最近频繁强调“中国可不是当年的苏联”,背后是对中美博弈本质的清醒认知。与冷战时期苏联的计划经济不同,中国已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是14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这种经济黏性让美国无法像孤立苏联那样封锁中国。2025年上半年数据就是最好证明:中国GDP同比增长5.3%,内需对增长贡献率达68.8%,新质生产力领域(如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增加值增速超过9%。即便在关税战最激烈的二季度,货物进出口仍逆势增长2.9%,显示出强大的抗冲击能力。
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中国采取了“精准反制+战略突围”的组合拳。一方面,通过加征关税(如对美汽车、农产品加税84%)和出口管制(限制稀土等关键材料)进行对等反击;另一方面,加速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10%。这种“内需驱动+创新引领”的模式,让中国在贸易战中掌握了主动权。
中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拒绝陷入美国的“新冷战”叙事。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决办法,关闭和平与和解的大门只会让局势更糟。相比之下,特朗普的“以1对4”策略暴露了其战略短视——同时与四个大国对抗,不仅会消耗美国有限的政治资源,还可能迫使中俄印巴形成反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