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自治区探索构建多层次融资风险分担体系,创新推出“政府+银行+担保”协同分险模式,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内蒙古正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是包头市一家以国产商用车、挂车整车销售为主的小微企业,一个月前,企业因缺少有效抵质押物面临贷款难题。政府有关部门迅速协调蒙商银行,通过政府、银行、担保公司的风险分担机制,第一时间为企业提供“保融通”1000万元授信额度。

内蒙古正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总监 张瑞琛 银行批复贷款之后,缓解了我们企业的资金压力,带动了我们企业销量的提升。

蒙商银行包头分行党委委员 王晓龙 通过创新风险分担机制,降低了银行信贷风险,(让企业)获得了有效的融资途径路径。

为有效缓解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抵押少、担保不足难题,今年3月,自治区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民营经济主体融资风险分担 更好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不断完善“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自治区级再担保+担保机构+银行”的四级分险体系,撬动银行敢贷、愿贷、善贷。

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协调处负责人 宋振清 创新“442”风险分担机制,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自治区级再担保机构、银行机构按40%、40%、20%的比例分担风险,增强银行放贷信心。

截至今年7月底,全区已有18家担保机构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合作,备案业务19.17亿元。6月末,全区融资担保在保余额达374.93亿元,同比增长26.13%;全区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增量占比达44.7%。
记者:楚鲁 郭释方 吴昊月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 锡林郭勒盟融媒体中心
编辑:谢泳锐
审核:苏利那 朱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