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旬,上海气温飙升至39℃,三甲医院的急诊科连续收治了多名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例如:72岁的李伯伯,史10年,每日注射预混胰岛素。因天热连续几天没有食欲,三餐饮食不规律,进食明显减少,有时甚至不吃晚餐。看着冰镇西瓜格外诱人,便一口气吃了大半个当晚饭,心想“西瓜水多糖少没关系”。
凌晨3点,老伴发现李伯伯全身冷汗、面色苍白、手抖得厉害,叫不醒。家人紧急将他送至医院急诊。查体:血压85/55mmHg,心率125次/分,指尖血糖骤降至1.7mmol/L!确诊为胰岛素诱导的严重低血糖昏迷。
急诊医生向患者家属说明:发病诱因是患者因高温食欲减退刻意不吃主食,加之晚上摄入大量的西瓜导致胰岛素过量释放,最终引起低血糖昏迷。经过输液、补充葡萄糖等紧急救治李伯伯转危为安。
看来,炎炎夏日,对糖尿病患者而言,不仅是应对高温酷暑,更要重视血糖的稳定控制。
一、夏季高温为何成为糖尿病的“隐形杀手”?
1.首先的原因就是脱水 夏季天气炎热,出汗较多,若糖尿病患者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则会因为血液浓缩导致血糖升高。
2.胰岛素的失效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它对温度非常敏感。高温(如置于阳光直射的车内、室温过高的环境)会加速胰岛素降解、结块或沉淀,导致其降糖效力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失效。
3.不规律的饮食 夏季高温食欲不振非常常见,有糖尿病患者会认为“吃得少血糖自然好”,刻意减少甚至完全不吃主食(碳水化合物),用冰镇含糖饮料、水果等代替主食,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要知道含糖饮料、水果是无法替代主食提供的持续能量和稳定血糖释放,极易造成 “先高后低”的血糖剧烈波动。
还有部分糖尿病患者觉得自己进食少就自行减药,甚至停用,这就会导致血糖就如坐过山车般飙升。
4.感染风险增加 夏季是肠胃炎(细菌性食物中毒)、足部真菌感染(如脚气)、泌尿系统感染(如尿路感染)的高发期。感染是诱发血糖升高的常见且强烈的应激因素。感染产生的炎症因子会干扰胰岛素作用,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重,血糖更难控制。
5.运动受限与风险 酷暑难耐,户外活动减少,运动不足会影响胰岛素敏感性,不利于血糖控制。另外,若选择在高温时段(如正午)运动,或在脱水状态下强行运动的话,不仅容易中暑,还可能因为脱水的应激反应导致血糖不降反升,甚至诱发一系列的心血管疾病。
二、那么如何安“糖”度夏,居家管理的黄金法则是什么呢?
1.足量的饮水 夏天糖尿病患者一定不要限制饮水,即使不感觉口渴,也要主动、规律、少量多次饮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每日饮水量建议在1500-2000毫升,饮用时尽量选择白开水,远离含糖饮料!若合并严重、肾衰等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饮水方案。
2.妥善保存胰岛素 未开封胰岛素应置于2-8℃冷藏,放在冷藏室靠近冰箱门的位置,不建议存放在冰箱门内侧储物格,温度波动大,避免紧贴冰箱后壁以防冻结。已开封胰岛素/笔芯一般可在室温(通常≤25-30℃)下保存4周(保存温度及时间具体参照药物说明书)。夏季室温易超标,建议将药物存放在恒温箱或空调房内,避免阳光直射。口服药按说明书要求存放,通常避免高温、潮湿、光照。
3.规律的饮食 三餐规律,夏季即使胃口不佳,也应定时定量进食,主食量可比平时适当减少,但不能完全跳过不吃。可采用少食多餐,将三餐食物匀出一部分,在上午10点、下午3-4点及睡前(如需)加餐。例如,无糖酸奶+少量坚果、1个鸡蛋、几片低脂奶酪、少量低升糖水果等。水果不能替代水和正餐,严格限量(如西瓜一次200克带皮,约一小碗果肉;草莓8-10颗),可放在两餐之间食用。夏季还应注意食物卫生,预防急性肠胃炎,避免生食海鲜等高风险食物。
4.科学的运动 夏季运动场所:优先选择室内通风良好地方(如健身房、家中);最佳时间:清晨(6-7点)或傍晚(19点以后),应避开高温高湿时段(上午10点至下午4点)。个性化运动方案: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运动的方式,如散步、太极拳、游泳、室内健身操,缩短单次运动时间(如20-30分钟),感觉不适立即停止。每次运动前、中、后都要及时补充水分。着装:穿着透气吸汗的运动服装和舒适的鞋子。随身携带快速升糖食品(如葡萄糖片、方糖)和糖尿病救助卡。运动前后可增加一次血糖监测,了解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并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运动量。
5.加强血糖监测 应对糖尿病患者夏季血糖波动风险大的情况,可在午后2点增加一次血糖监测。特别是感觉不适、饮食运动有变化或处于感染恢复期时,建议可以选择动态血糖监测仪,在手机上即可实时查看血糖变化。若发现血糖持续增高超过日常的指标,或多次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应及时记录并咨询医护人员。
6.足部护理 夏季脚出汗多,容易引起真菌、霉菌、细菌感染。这也是糖尿病患者需要关注的。日常应选择合适、透气及柔软的鞋袜;居家也应避免赤脚走路,外出时建议穿包头凉鞋,防止足部外伤带来感染问题。应保持双脚清洁干燥,建议养成每日用温水洗脚的习惯,洗脚后仔细擦干足部,尤其是趾缝。日常也需多关注足部皮肤,如任何微小伤口或感染迹象,立即处理并就医;切勿自行挑破水泡或处理鸡眼、胼胝引起感染。
7.防暑降温 建议糖尿病患者高温时段应尽量待在室内,居家可开启空调,使用风扇等,保持室内的适宜温度(建议在26℃左右)外出时,防晒可选用:遮阳伞/帽、遮阳镜、防晒霜、便携风扇等,携带充足饮水,尽量减少在室外的时间。
三、糖尿病并发症危险信号的识别,及时急诊就医
一旦出现以下危险信号,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医院急诊科就诊!
患者出现:
1.显著恶心呕吐、腹痛、极度口渴多尿、呼吸深快带烂苹果味、精神萎靡/意识模糊、血糖极高;
2.意识不清、抽搐、无法吞咽(喂糖呛咳),经喂糖处理后意识未恢复或血糖不升;
3.高热不退、寒战、精神差、局部感染(如足部)红肿热痛迅速加重、脓液渗出;
4.持续胸痛、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头晕目眩等。
结语:夏季高温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是需要加倍小心的特殊时期。李伯伯的经历并非个例,每年夏季急诊科收治的糖尿病急症患者都会显著增加。“糖友”们需时刻牢记夏季糖尿病管理法则——足量饮水、妥善存药、规律饮食、科学运动、加强监测、细心护足、积极防暑,是抵御高温“烤”验的关键,家属也应学习相关的管理知识,积极支持帮助患者如遇紧急情况,须立即急诊就医,及时治疗,避免病情发展为重症,增加治疗难度。相信只要掌握夏季糖尿病管理的攻略,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能享受一个安全、平稳、健康的夏天。
作者:范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护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