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读了老舍《北京的春节》,对于北京又多了几分冬游的冲动。在大家都想办法尽可能逃离的时候,背着PM2.5超规格的防霾面罩,甚至还雄心勃勃地打算回来要写一篇《帝都遇霾记》,我开启了北京之行,期待领略一个迥然的冬天。
果然。与南方的花草喧闹相比,北京的冬天很有几分“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凋敝。落叶树枝杈光秃,很是寂寞。因为缺少雨水的冲洗,常绿植物也黯绿发黄;似乎是因了寂寞的颓废。细看之下,有些树种虽然低矮,枯黑的枝干却极力伸展,刻画出苍劲骨型。那些高大的桦树和白杨,青白的树干矗立挺拔,细密的枝条根根向上。敦实健硕的古树,以盘错虬结之势舒展着庞大的根系,身上或大或小的树瘤则清晰镌刻出它们不平凡的过往。地面一片片波澜不惊的枯黄,悄然孕育着春风拂过时碧绿的爆发。远方有低矮的群山,山顶的柔美弧度为眼前的画面平添了几分温婉。近前的溪流,水面结着冰,冰面上三三两两的卵石露着表面,似乎溪水正汩汩流过时,时间刹那静止,冻结起这份恬静与安然。在郊野的北京植物园里我望见这在南方看不到的景象。而空气清寒素静;仿佛岁月褪去铅华,还原本真模样。一时间只觉得时光静好,淡看流年素锦。忽然有阳光从枝桠间穿透,灵动变幻,又为这画面注入闪烁的斑斓。而斑斓之后,竟是一片湛蓝,广袤无垠。
这是我始料未及的。连微信发图后,圈里好友也纷纷惊呼:北京的天怎么可以比家乡的还蓝呢?!是啊;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红旗漫卷,白塔寺下锦旗猎猎,我在凛冽的寒风中几乎被冻成冰的时候,有人告诉我,是大风吹散了雾霾,吹开了天蓝。所以纯净的蓝色天幕下,圆明园内汉白玉的残垣断壁虽满身苍夷,却洁白异常;景山公园的高处远眺,见山河壮丽,乾坤锦绣。而当顺着甬道穿行于故宫的大殿和内廷,檐牙高啄处,湛蓝衬着黄瓦红墙,是无法言说的热烈欢畅。
也难怪;宫墙外的人潮涌动里,哪一处不是热闹非凡?!雍和宫的一炷香,国子监的拜师礼;颐和园长廊里的流连;博雅塔下未名湖畔的漫步。斜阳下的北海边,一把把鸟食惊起一滩鸳鸯和番鸭争相抢食;公园里,京剧票友和着京胡,一声声字正腔圆;胡同口,大爷大妈们毫无保留地推荐景点,指示路线……满大街肤色不同口音各异的游客如织穿梭在鼓楼大街,南锣鼓巷里,烟袋斜街上,后海边,哪一个不是吃意正浓?!
且不说那配着焦圈,就着辣咸菜喝上的一口老北京豆汁,“得味在酸咸之外,食者自知,可谓精妙绝伦”。单是那满大街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芦,便足以令人垂涎三尺了。而传统的糯米糕香甜软糯,齿颊留香;刚起锅的煎饼果子热气腾腾,大葱的清香配上果子的薄脆,叫人没齿难忘。还有那浇上盐水蒜汁的炸灌肠,趁热咬上一口,外焦内糯咸香脆。粉扑扑的驴打滚,黄澄澄的豌豆黄,更有那红亮香艳的麻辣小龙虾,正如簋街夜市上通明璀璨的灯火,散发诱人光晕……北京的冬天,万象欣欣,倒比南方更加春意盎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