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普|跨越“生死线”,指纹还能成功解锁手机吗?

   日期:2025-08-08     作者:vy2x6       评论:0    移动:http://mip.soyinfo.com/mobile/news/162.html
核心提示:  科幻电影中,主角用逝者冰冷的手指解锁手机,揭开惊天秘密。这种情节让观众惊叹不已,却也引发思考:当生命终结,人类留在世

  科幻电影中,主角用逝者冰冷的手指解锁手机,揭开惊天秘密。这种情节让观众惊叹不已,却也引发思考:当生命终结,人类留在世上的指纹等生物特征数据,是否还能继续“工作”?

  这个看似科幻的问题,实则藏着指纹识别技术的科学逻辑与伦理边界。

  今日科普,为你解答。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图片

  【知识多一点】

  指纹解锁的核心在于利用每个人指纹的唯一性进行身份验证。目前主流技术分为电容式、光学式和超声波3种。

  电容式指纹传感器最为常见,其原理类似触控屏——通过数千个微小电容单元检测皮肤导电性差异。当手指按压时,指纹的“脊”与“谷”会使电容电荷产生变化,形成独特的纹路图像。

  光学式指纹则像给指纹拍特写,通过光线反射捕捉明暗差异生成图像,但容易被硅胶膜等假指纹欺骗。

  超声波技术如同给手指做“CT扫描”,穿透表层检测真皮结构甚至血液流动信号,活体识别能力最强。

  现代手机也普遍引入了活体检测机制。电容式传感器会监测按压时的压力变化与皮肤导电性,正常活体皮肤的电阻约500到2000欧姆,而尸体因脱水会导致导电性骤降。光学式升级版可通过红外信号检测血液流动,超声波则直接捕捉生物特征的生命迹象。

  这些技术如同给解锁过程加上了“生命验证码”,大幅降低了尸体指纹直接使用的可能性。

  不过理论上,若尸体保存得当,短期内指纹仍可能保留弹性。更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的一项研究显示,通过电容硅胶膜复刻指纹,结合导电材料制作的“活体模型”,确实能解锁多数电子设备。这项本用于刑侦破案的技术,也引发了对生物特征安全性的新思考。

  毕竟,比“能否解锁”更重要的是,在享受生物识别便利的同时,如何守护生命的尊严与法律的底线。

  参考文字来源: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