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曾想过,曾经与特朗普眉来眼去、亲如兄弟的印度总理莫迪,如今竟然被这位“好友”弄得伤痕累累,几乎无路可走。在特朗普一系列关税打压和口头羞辱的轮番攻击下,莫迪终于按捺不住,准备祭出他的压箱底大招:时隔七年之久,他决定访问中国!
根据印度新德里电视台和《印度斯坦时报》等媒体的报道,莫迪将在8月31日至9月1日访问中国天津,届时将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这个访问的时机选择得恰到好处,正值特朗普政府对印度施加“七重打击”的关键时刻:
首先是关税冲击。特朗普对印度商品征收了高达25%的关税,并且扬言这只是“开胃菜”,后续可能会有更为严苛的措施。接着,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将印度狠狠羞辱一番,称印度为“死亡经济体”,暗讽莫迪与俄罗斯的经济形势一同陷入衰败。这样的公开侮辱不仅让印度政坛愤怒,更让国民的自尊心遭遇重创。
紧接着,特朗普及其鹰派幕僚,特别是被誉为“最懂特朗普”的办公厅副主任米勒,对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发起猛烈攻击,称其为“资助乌克兰战争机器”,并威胁将对此采取严厉惩罚。特朗普随后更为强硬地表态,要求印度停止与俄罗斯的军事交易,否则将面临“更严厉的惩罚”。然而,考虑到印度一半的军事装备都依赖俄罗斯,特朗普显然没意识到,想要切断印度与俄罗斯的军事联系,实则是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
更让印度无法忍受的是特朗普的一些赤裸裸的羞辱行为。特朗普阵营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印度在印巴空战中的失败,巴方的中式装备将印度击败的细节被一一报道,印度的“战五渣”形象也因此深深烙印在世界舆论中。特朗普随后宣布与巴基斯坦达成石油协议,并冷嘲热讽地对莫迪说:“这油就是卖给你用的!”这种直接的打脸操作,简直让印度怒火中烧。
此外,特朗普对印度参与金砖国家“去美元化”表示强烈反对,认为印度此举是在挑战美国的金融霸权,必须“狠狠教训”。在一系列的指责和威胁中,莫迪几乎陷入了绝境,面临着巨大的外交和经济压力。
面对特朗普的“七伤拳”,莫迪的处境堪称“至暗时刻”。回想起半年前他与特朗普亲切互动的情景,如今则是巨大的讽刺。美国25%的关税直击印度出口命脉,而特朗普还威胁要切断印度便宜的俄罗斯石油供应,逼迫印度转而购买美国昂贵的页岩气。在全球舞台上,印度发现自己已经被孤立,四处无援,犹如一个被全球背弃的孤独国家。
此时,莫迪的国内支持度急剧下降,民众的幻想破灭,反对党对其猛烈攻击,指责他“战略失败”、“外交软弱”,呼吁他下台。莫迪多年来积累的声望开始出现急剧下滑。更深层次的问题,正源于印巴空战的惨败,印度不仅损失了战机,更丧失了其“大国”形象与西方国家的信任。特朗普显然认为,一个连巴基斯坦都打不赢的国家,怎能作为美国“印太战略”的支柱?在特朗普眼中,印度的惨败和后续的“精神胜利法”策略,使印度显得软弱可欺,成为美国施压的对象。
被逼入死角,莫迪终于意识到,依赖美国的战略已不再可靠。于是,他决定打出“访华”这张卡。根据计划,莫迪将在与普京同样访问中国的情况下,与中国、俄罗斯共同参与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这本身就是对美国霸权的一次强有力的抗议。
事实上,早在7月印度外长苏杰生访华时,莫迪就已为此行做了铺垫。苏杰生不仅与中国在中印边境问题上达成共识,缓解了紧张局势,还签署了15万吨豆油的大单,放松了对中国人的签证限制。莫迪此行的目标也很明确:一方面,他需要寻求中国在稀土等关键资源上的支持,解决印度企业面临的资源短缺问题;另一方面,他还需要通过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重新定位印度在国际多边事务中的重要角色,强调印度并非美国的附庸。
特朗普对印度的打压无疑加速了印度的战略转向。特朗普可能低估了莫迪的反弹和中国的耐性,这反而推动了印度“向东看”的战略。中俄印的互动,尤其是他们在天津的同场出现,彰显了印度在与美国对抗中的独立性和与中国的紧密合作。
这场博弈最终变成了特朗普的失败。特朗普本意是通过对印度施压来让其彻底向西方屈服,但结果却加速了印度在国际舞台上的独立行动。而在特朗普失去信誉、全球信任度下滑的背景下,莫迪的访问无疑是对美国霸权的强有力挑战。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和背信弃义,最终让印度更加坚定了“向东看”的决心。莫迪此行不仅是对美国施压的回应,也为印度寻求新的战略合作提供了机会。在国际舞台上,印度的外交转向或将成未来多极化世界的重要标志。
特朗普或许会发现,这一轮的激烈打压,最终让印度不但没有屈服,反而从中找到了更加多元的合作途径。正如世界舞台上的丛林法则所揭示的,永远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而特朗普此举,最终促成了印度的“战略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