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我预计这不会是补贴的终点,以后育儿补贴还会增加,
因为人口形势的严峻程度其实是大部分人没有注意到的。
生育率过低的负面后果包括:
1)养老金水平逐渐降低
像今年全国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增长仅有2%,
我们可以回看一下之前每年的涨幅:
2020 年5%,2021 年4.5%,2022 年4%,
2023 年3.8%,2024 年:3%。
是不是发现增速越来越低。
原因并不复杂,寿命延长+生育率走低导致社会年龄结构老化。
一边是退休人员数量增长领养老金的人增多,像我国人均预期寿命,2019年还是77.3岁,2024年就变成79岁了,增长很快。
一边是劳动年龄人口不断下降交养老金的人减少。
前面说2021年是我国总人口历史顶峰,但如果但是看劳动年龄人口总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就是劳动年龄人口历史顶峰了。
我国16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从2012年起开始出现下降,从2011年的9.4亿人减少至2023年的8.6亿人,整整少了八千万!
比如说如果一个家庭只生一个。
这个孩子长大后工作月入5000元,那他缴纳8%的养老金+单位缴纳16%,那一个月他就只能贡献5000*24%=1200元人民币的养老金。
这1200元够给他退休的父母两个人发养老金吗?当然不够,平均每个人只有600元。不够怎么办?
那就是老人延迟退休+降低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了。
老实说在看到今年的养老金增长水平后,我考虑每年多给父母点钱。
2)整个社会走向停滞,不增长
老龄化社会的最大问题还不是养老金水平低,导致老人必须工作。
老龄化社会最大的问题是不增长,因为年轻人不管是创新还是消费都是主力,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以创新为例,像王传福,马云,马化腾,张一鸣都是27-30岁之间开始创业,大疆的汪韬和宇树科技的王兴兴26岁开始创业,
深圳2023年新晋的世界五百强立讯精密的王来春是30岁开始创业,就算是任正非也是43岁开始创立华为。
你见过当今中国哪个强大的公司创始人是45岁之后开始创业的吗,寥寥无几。
再说消费,年轻人精力旺盛,身体好,收入高,从买房到买车,到体育运动,甚至到足疗按摩,吃啤酒海鲜夜宵,都是消费的绝对主力,
创新和消费的主力变少了,整个社会发展就变慢了,停滞了,
社会养老负担还重,更重要的是社会没有活力,对于我国低收入家庭,欠发达地区来说将是非常要命的,不增长就意味着生活很难改善。
比如说东北振兴,由于国企工厂事业单位多,城市化水平高,计生宣传力度大执行强,导致东北地区人们已经普遍形成只生一个的观念,
2020年七普东北三个省黑龙江、吉林、辽宁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为 0.76、0.88、0.92。
和北京,天津,上海一起成为全国仅有的六个生育率低于1.0的省市。
但北京上海都有上千万外来人口,天津也有三百多万外来人口,因此整个城市还是有创新和消费活力。
即使考虑有人口流出因素,东北实际生育率仍然很低是全国倒数,
像辽宁人口净流出就很少,2023年甚至是人口净流入8.6万人。
这么低的生育率,会直接导致东北的经济增速比其他地区慢。
振兴东北,生育率首先就得提上去。
3)会导致大量引进外国移民
还有一个重大风险就是劳动力缺乏后必然会大量引进移民,
欧洲,美国,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都是例子,
这几年包括我们印象中非常保守的日本,也已经到处是外国人在工作了,这两年你去日本旅游,会很惊奇的发现很多便利店的店员是来自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外国人,而不是日本人。
日本2020年新成立的政党“参政党”就是持反外国移民的态度,宣扬“日本人优先”,获得了不少选票,2025年7月的日本参议院选举后,在248个席位中占据了15个席位,这体现了外国移民增多带来的反移民情绪。
老实说,即使有我国机器人和AI产业快速发展带来对劳动力需求减少的对冲,我仍然会把这个列为重大风险,因为中国越发达,对外国人在华工作吸引力越强。
4)在和西方长期竞争中处于下风
我们的竞争对手不只是美国,而是整个西方文明,他们有9亿人口,看起来我国还有人口优势,但出生人口趋势对我国非常不利。
2024年我国出生954万人,而欧盟+美国出生合计718.27万人(欧盟出生人口为 356 万,美国出生人口约为 362.27 万)。
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也有几十万出生人口。
从这个数字看,如果能维持,长期来说中国和西方将处于势均力敌,我国略占上风的状态。
但长期趋势对我国来说并不好,
生育率西方以美国为例2024年是1.599,连增长乏力的欧盟2023年也有1.38.
而根据每日经济新闻2025年3月4日发布的对十三届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王培安的专访,由于疫情积累的生育效应,以及2024年是龙年的因素,因此我国生育率从2023年的1.02回升到2024年的1.1左右。
也就是说排除龙年和疫情积累的因素,我国实际上每年就只有1.0左右了,这个趋势不扭转,生育率不能赶上和超过西方水平,则未来十年中国和西方出生人口数量会迎来交叉,随后我国和西方差距会越来越大。
因此育儿补贴的出台不管最终效果如何,但在方向上是有重大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