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开始监督泰柬停火,两国代表前往中国上海,在中方见证下握手言和。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同泰柬两国的代表,在上海进行了一次非正式的会晤,以推进泰柬落实此前在吉隆坡会议上达成的共识,加快实现两国边境局势的稳定。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同泰柬两国的代表,在上海进行了一次非正式的会晤】
中国现在积极推动后续的边境问题沟通,应该是预见到了,经过此前5天的交战,泰柬两国边防部队已经是势如水火,尽管在国际社会的协调下,泰柬政府下达了停火命令,但一线部队擦枪走火的可能性依旧存在,现地停火态势较为脆弱。
事实上,在停火后的不到48小时中,泰国军方就至少两次发布声明,宣称柬埔寨没有履行停火协议,继续在边境地带挑起事端,甚至派小股部队夜袭泰军,但柬埔寨军方一直拒绝承认此事,而是强调已经实现了全线停火。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东盟等方仍旧需要发挥作用,监督泰柬两国的停火行动。
就在中泰柬代表开会之际,马来西亚武装部队总司令穆赫德·尼扎姆率团前往柬泰边境,在边境线两侧分别部署了由马来西亚武官带队的观察员小组,以监督停火。美国已经明确,他们也将会派人前往监督停火。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总司令穆赫德·尼扎姆(左)会见柬埔寨国防大臣塞哈】
不出意外的话,解放军或者中国外交部门,也会派人前往柬泰边境地区,与东盟、美国配合监控停火,降低双方再次爆发较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
除了确保停火的进行,此次的三国会晤可能也会涉及后续的边境问题磋商,算是在为8月上旬的“边界事务总委员会”会议,以及其他的后续沟通工作打前站。
这恰恰说明了,中国已经意识到了泰柬边境问题的复杂性,并且在为可能持续很长时间的艰难沟通做准备。
简单来说,此次边境冲突的根源确实是边界划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但事态发展到双方大打出手,很大程度上还是两国国内的政治问题在作祟。
【此次泰柬冲突的爆发与两国的国内政治局势有关】
柬埔寨这边相对简单,就是在5月的交火中吃亏后,该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被调动了起来,导致洪森父子无法做出退让举动,但在经历了几天的边境军事冲突后,柬埔寨这边应该还是意识到了,本国军事实力较弱,与泰国长期交锋得不偿失。
泰国的情况则比较复杂。
泰国军方和文官政府在如何解决边境冲突的问题上,本就不是一条心。而随着此次冲突暂时画上一个休止符,泰国国内政局又会进入一个新的动荡期。
根据泰国宪法法院的命令,被暂时停职的泰国总理佩通坦必须在8月4日前提交抗辩书,就6月因为泰柬边境争端而引发的通话录音事件作出解释。
如果泰国宪法法院最终裁定,佩通坦之前直接与洪森通话等行为违宪,那么佩通坦很有可能被彻底解职,勉强维持了数年的泰国执政联盟可能会土崩瓦解,进而引发提前大选或者执政联盟重组。
【佩通坦这次未必能够顺利过关】
一旦泰国政坛陷入新一轮的力量洗牌,边境问题磋商便有可能被打断。
中国现在叫来泰柬两国代表,就有可能是在未雨绸缪,加快后续的磋商进度,尽量避免相关工作停摆。
除了这些现实原因,中国现在愿意作为中间人,参与地区磋商,一定程度上是在践行全球安全倡议,确保能够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区局势,避免东南亚地区陷入动荡之中。
要补充的是,中国在东南亚安全问题上,倾向于支持东盟发挥作用,以各方都能够适应的“东盟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就决定了,中国不会在后续的泰柬沟通之中独挑大梁,更多的是以“协作者”的身份出现,配合东盟,尤其是今年的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进行居中斡旋,为双方搭建合适的沟通平台。
【今年的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在调解冲突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最后总结一下,中国主动召集泰柬代表在上海进行非正式会晤,为地区安全事务操心,本身也是中国发挥地区大国作用的现实体现。
此举不仅着眼于巩固当前脆弱的停火态势,通过多边监督机制防止战火重燃,更意在未雨绸缪,为后续棘手的边境划界谈判铺设轨道、争取时间。
泰柬冲突的根源深植于历史纠葛与国内政治旋涡——尤其是泰国即将到来的宪法危机可能引发的政坛地震。中国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复杂性,积极践行全球安全倡议,为泰柬两国搭建合适的沟通平台,推动地区和解。
当然,柬泰边境局势能否保持稳定,以及后续的沟通能否顺利进行,不仅取决于外部斡旋的智慧与耐心,更仰赖于泰柬两国能否有效管控国内政治压力,真正将长期的国家利益置于短期争端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