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科普不能沦为“流量生意”

   日期:2025-08-29     作者:z152a       评论:0    移动:http://mip.soyinfo.com/mobile/news/564.html
核心提示:来源:滚动播报(来源:千龙网)“耸人听闻”误导受众、利用“擦边话题”博眼球、摆拍急救场景变相带货……近段时间,医疗科普乱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千龙网)

“耸人听闻”误导受众、利用“擦边话题”博眼球、摆拍急救场景变相带货……近段时间,医疗科普乱象频频引发争议,如何让科普更靠谱值得思考。

普及医学常识、守护大众健康,本是一件好事。但很显然,被流量裹挟的医疗科普,早已成了一门生意。网上不乏一些人穿上白大褂冒充医生,大搞夸大其词的伪科普。伪科普让人花了钱、伤了身不说,还会激化医患矛盾,更在无形之中把真科普挤到了“墙角”。当“胡说八道”与“带货暗广”不断圈走流量,用心做真科普的医生也会寒心。

针对乱象,中央网信办、国家卫健委等四部门日前联合发文,要求对医生、护士等从业人员实行分类核查,对违规账号梯度处罚,严禁违规变相发布广告。一揽子举措,为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立下了规矩、划出了红线。“规范指南”已经有了,关键就是要落到实处。其中,平台作为信息出口方,尤须守土尽责、从严把关。抓紧完善账号认证体系,识别“带货暗广”话术,对违规账号“一键熔断”,方能从源头挡住“假医生”招摇撞骗。

当然,强化监管不是“一刀切”,而是以整治乱象为基础,促进医疗科普回归真实专业的内核。在遏制乱象、斩断灰色利益链的同时,也要疏通优质科普渠道。只有让权威声音占据更多空间,伪科学才会无处遁形。在这方面,从相关部门到网络平台,不妨尝试引入更多激励机制,鼓励更多优质医生和专家队伍投身其中,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权威医学知识触达公众。比如,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开展“百名专家科普行”活动,通过医院官方账号发布权威内容,极大提升了健康知识的网络检索正确率。让优质内容占领传播高地,才能放大科普正面效应。

报告显示,在全国10亿多网络视听观众中,超过90%的观众曾通过短视频平台接触医疗健康科普内容。医疗无小事,堵偏门、开正门,净平台、搭舞台,医疗科普才能更好造福大众。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